谢谢您的订阅!
当新的内容发布后您将开始接收邮件。您也可以点击邮件内的链接随时取消订阅。关闭Close

灵雀云与Ubuntu推出一体化云原生解决方案

by Canonical on 28 November 2022

近日,国内企业级云原生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灵雀云,与操作系统软件Ubuntu的原厂企业Canonical(Ubuntu 發行商)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提供操作系统软件Ubuntu与云原生开放平台ACP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开发者在主流操作系统上搭建一个开箱即用的企业级云原生平台,提供更加多元、简便、高效的选择。

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和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的纽带,是构建企业 IT 底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际主流操作系统,Ubuntu支持容器在多云环境横向扩展和超大规模计算的应用场景,一直是开发者及企业利用容器推动创新的优选平台。基于Ubuntu,开发者可以使用Kubernetes发行版或公有云托管的Kubernetes服务,建立并管理新的Kubernetes集群。

目前,灵雀云云原生开放平台ACP已与Ubuntu完成兼容适配,用户可以在多云及混合云架构下轻松构建一个开箱即用、全面支持微服务架构和DevOps的云原生平台,为开发者及企业在Ubuntu上构建云原生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开发流程、数据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加简便、高效的选择。

灵雀云云原生开放平台ACP,可服务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项目,它支持管理各种复杂度的基础设施环境、组织结构清晰的部门建制和人员团队,让资源配置更好地适应应用的实际需求,从而改进基础设施的敏捷性、自动化、效率和成本优化,驱动业务创新增长;ACP也同样适用于独立开发者,它支持广泛的 DevOps 工具链,支持可视化编排及一键部署。与此同时,ACP一体全栈,开箱即用,快速搭建的特性,在开发者社区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以云原生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是推动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化云原生技术与操作系统等 IT 底层环境的融合,是灵雀云与Ubuntu共同的诉求。未来,双方将携手为全球企业用户、合作伙伴及开发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操作系统+云原生」一体方案,合力共建更加强壮的IT生态体系!


订阅博客文章

订阅您感兴趣的主题

在提交此表格的同时,我确认已阅读和同意的隐私声明隐私政策。

查看更多内容

Canonical 和 Renesas 宣布将合作加速企业 AI 创新

Ubuntu 的发行商 Canonical 宣布,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已加入 Canonical 的硅合作伙伴计划,以提供量身定制的尖端解决方案来满足边缘计算和 AI 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 AI 驱动的解决方案,对高效、可扩展和安全维护的边缘计算平台的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涨。此次合作将结合 Renesas 在嵌入式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 Canonical 全面的物联网(IoT)软件堆栈。 可扩展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Canonical 和 Renesas 的合作旨在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原始设计制造商 (ODM)提供可扩展的生产级解决方案,从而缩短上市时间(TTM)。Renesas […]

Canonical 宣布推出 12 年 Kubernetes LTS

Canonical 的 Kubernetes LTS(长期支持)将支持 FedRAMP 合规性,并在裸机、公共云、OpenStack、Canonical MicroCloud 和 VMware 上获得至少 12 年的承诺安全维护和企业支持。 Canonical 宣布,从 Kubernetes 1.32 开始,将提供 12 年的安全维护和支持。新版本易于安装、操作和升级,具有一流的开源网络、DNS、网关、度量服务器、本地存储、负载平衡器和入口服务。Canonical Kubernetes 使客户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升级,对于喜欢快速行动的组织,将每四个月发布一次新的上游版本,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环境的组织,则提供 12 年的承诺。 “Kubernetes 的不断升级是企业团队 […]

预装且完全维护的数据应用程序

引入可信开源数据库容器  不要再说 “云原生还很遥远” 了。Kubernetes 刚刚庆祝了其 10 周年纪念,在最新的 CNCF 年度调查中,76%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在大部分或全部产品开发和部署中采用了云原生技术,例如容器。云原生并不遥远 —— 它已经到来。 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也不例外。恰恰相反,Kubernetes 专家之声 2024 年报告发现,97% 的组织在云原生平台上运行数据工作负载,72% 的数据库和 67% 的分析服务在 Kubernetes 上运行。  数据库容器正在推动可扩展性、灵活性、操作简单性和成本方面的重大改进。但是,在容器上管理这样的状态管理解决方案(通常使用多个开源组件构建)也给站点可靠性工程师、平台工程师和首席信息安全官等带来了不小的难 […]